据统计,仅2020年底,就有累计6万吨电池需要报废处理,有关
动力电池回收困境的问题,已经越来越重要,可以说迫在眉睫了,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
动力电池回收困境。
动力电池回收困境2018年2月,七部委联合出台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》,要求车企对动力电池回收负主体责任,也就是说,车企卖了多少电动车,理论上要把这些电池都收集回来。
为了响应政策,车企纷纷建立起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,按照工信部官网显示的信息,到目前为止,网点的数量已经超过3500个。这些回收网点密布在各个城市,但是回收效果却十分有限。这主要在于车企将一辆车出售后,已经不对动力电池拥有所属权,车主才是这块电池的所属权者。
通常来讲,当一辆车申请报废,车主会直接把车辆送到报废回收机构,而动力电池从回收机构又会流向何方?华友钴业的副总经理高威乔称之为“非正规渠道”,他紧着表示,车企收回的电池并不多。
一位来自广汽的车企代表证实了这一观点,“动力电池确实面临收不回来的问题”。想办法拿到电池的所有权,才能规模化的拿到电池。
车企也不甘示弱,一手牵着电池企业,一手牵着拆解回收企业,纷纷成立合资公司,颇有一种“同甘共苦”的架势。还有一些车企,正在酝酿布局整个电池产业链,像上面提到的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,其实是长城汽车全资子公司,这家后起之秀正在向电池行业进军。
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,目前的问题在于:整个动力电池回收的价值链构建还不清晰,因此,
动力电池回收困境亟待解决。